別加父母的微信 微時代兩代人關系面臨新考驗
【來源:易教網 點擊數:936 更新時間:2018-07-13】QQ、微信、微博,讓眾多網友多了記錄生活和交流心聲的渠道,同時也給一些年輕網友帶來了困擾:由于父母的遠程“監視”和干涉,許多網友感覺到不自在,有網友甚至哀嘆“永遠別加父母的微信”。
專家認為,“微時代”讓父母能夠及時關注到子女的動態,但應給子女留下空間,避免引起子女的反感。
微博微信成父母“千里眼”
近期,一條微博紅遍了網絡:一位山東女生在微博上對“路人甲”的回復開罵,未想到對方竟是自己的父親,鬧了個“大水沖了龍王廟”的“烏龍”笑話。
這位網名為“@黛粉焉知墨”的山東女生9月3日發微博“明志”:要努力在新學期找到男朋友。網名為“@丫頭老爹”的網友回復道:“別胡亂來!好好學習!”這條“多管閑事”且帶有訓斥意味的回復引發博主直接開罵,甚至在對方回復“我是你爸”時調侃“我還是你媽呢!”無奈之下,“@丫頭老爹”報出了自己的名字,證明自己確實是她爸爸。得知事實后,“@黛粉焉知墨”也驚呆了。
這段父與女隔空對話在微博上被轉發近6萬次,在逗樂了一眾網友的同時,也引發了許多人的感慨:在這樣一個“微時代”,想瞞著父母做點事還真難。
類似的事例在網上并不少見。許多網友在微博、網絡社區中分享父母加了自己的微信、QQ或者微博之后引發的各種尷尬。有網友總結說,父母會上網之后,QQ、微信、微博就成為他們隨時關注子女的“千里眼”,說什么做什么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。
父母干涉多子女不自在
然而,一些父母對子女動態的過于關心,也讓一些年輕網友感到不自在。
正在湖北讀高二的方子欽告訴記者,他的QQ、微博、微信上都有自己的母親。他說:“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加她,是她自己要加的。這些本來都是我用來和同學交流的,加了他們之后總感覺到了學校還被家長盯著!
方子欽告訴記者,他曾經在微信朋友圈里放了一張和女生的合影,母親看到之后,懷疑他早戀,追問了半天。他說:“有時候隨便發個牢騷,老媽都要緊張兮兮地問半天,這樣真讓我很郁悶。我就不能有點自由說話的空間嗎?”
許多網友也發帖吐槽QQ、微信或微博上加了父母甚至其他親戚之后的糾結:一方面有情緒不敢隨便宣泄,怕招致一堆“多余的”關心;另一方面,朋友的回復也可能“泄密”,讓親人疑神疑鬼。有個別網友因此建議:千萬別讓父母加自己的QQ、微信和微博。
一些網友也想出了奇招:如用英文寫日記,開通多個QQ,或者在好友分組中設置權限,部分內容對父母不放開。但是這些辦法并不一定都能奏效,尤其是開放性較高的微博,很難做到完全繞開父母。
關注子女還應留點空間
記者了解到,對于父母在網絡上關注自己,并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反感。在深圳工作的陳江告訴記者,他不僅有父親的QQ號,還和表兄妹們、舅舅阿姨都在一個QQ群里,并沒有覺得特別別扭。
“我覺得我爸爸最聰明的地方,莫過于他從來不因為我在網上說了什么而追問不休,也不干涉!标惤f,父親在網上對他的關注,采用的是一種沉默的方式,這讓他無需費勁口舌解釋許多問題,或者按照父母的意思來說話、做事。
有專家認為,許多年輕人對父母在網絡上的關注表示反感,原因在網絡之外的溝通不暢!案改概c子女成長環境不同,接受新鮮事物能力不同,必然缺乏共同話題!鄙綎|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涂可國認為,兩代人之間如果平時都懷有理解與包容之心,試著多去溝通了解,父母“萬言不值一杯水”的尷尬自然可以消解。
他建議,兩輩人在虛擬世界中的溝通障礙,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面對面地解決。父母在網絡上對子女的關注無可厚非,但要避免給孩子留下無所不在的印象。保持一定距離、給孩子留點空間,更有利于溝通。
微信掃一掃,用手機看該文章
微信掃一掃,關注易教網公眾號

本地教育
